close

  湖北日報訊 記者 梁曉瑩 通訊員 趙勝家
  大地寒意凜凜,走訪孝感多家工業企業,卻見開足馬力,熱氣騰騰。企業新年“第一單”嚼得滋味如何?記者上周採訪企業新年新單生產狀況,話企業喜憂,品經濟冷暖。
  “非標”單走俏,創新是挑戰
  “一季度,我們接到的訂單已有1000多萬元。但出乎意料:定型的標準產品賣得不咋地,接到的單多是非標準產品,我們得按客戶的要求重新設計機床、模具。這好比已經做好了一桌子菜,客人還要重新點菜。”來到宏盛昌電子有限責任公司,董事長鄭健兩手一攤,又喜又急。
  春節前,湖南湘火炬集團找他們訂製了幾台加工火花塞的冷鐓機及模具。“是筆大單!利潤不錯,比標準機床要高10%以上。但它們與常規產品不同,得重新設計。數量不多,不能形成規模,也很費工夫。我們春節都沒休息,現在正趕做三維圖。”
  “這種單子多了,我也急,能不能以快應快,以新應新?”為此,鄭健剛從臺灣以50萬年薪挖來一位技術老總,專門負責更改設計圖;還請了一位有台企經驗的高級技工,年薪12萬,提供住房。“技術水準到位,再多幾個這樣的非標訂單,也不擔心‘消化不良’了。”
  點評:眼下,國內工業企業正面臨轉型調整,常規“大路貨”正迅速被技術含量更高的新產品取代。作為上游的“工業母機”——機床等裝備製造產品,必將面臨更多元化的創新挑戰。裝備製造業一直是湖北的強項,面對非標訂單增多的大趨勢,我們的創新能力、人才儲備、設備配套都準備好了嗎?
  向都市借腦,為客戶省工
  大禹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年首單,是一臺目前國內功率最大的高壓電動機變頻調速軟起動裝置,現在正做前期設計,6月份製成後,將移交給西北一家鋼企。
  “產品技術含量越高,一來就能上手的高級技工就越難招,高級研發人員更難求。”大禹電氣副總經理肖少兵說。
  幸而,大禹電氣早有準備,將公司“大腦”——研發中心遷至武漢的光谷金融港,“這裡高校多,對人才更有吸引力,高校專家教授參與項目也便捷。”
  “我們招工得到武漢去。”湖北漢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建平說,靠各企業單打獨鬥和在火車站辦幾場臨時招聘會,難以吸引就業者。“武漢的人才市場更成熟,人氣旺。”
  九洲數控機床有限責任公司也遇此難題。廠門口招聘啟事顯示:月薪2500元至5000元不等。為何跨度這麼大?“數控機床操作技術含量高,經驗豐富的,幾天就能調完一臺機床;遜色的,一個月都難調出來。”總經理龔善林說。“招工難”讓九洲數控動起腦筋。今年他們的第一單是為廣西玉柴開發一套智能化生產單元,可用機械手替代人工操作。龔善林介紹,僅這一個工序就能為客戶節約10名工人。接下來還要開發智能化生產線乃至智能化車間,一個車間最少可節省百名工人,大幅降低人力成本。
  點評: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,破解人才難題,企業使出渾身解數。優秀人才既重待遇,也重發展環境,在現階段下,向外“借腦”、以科技替代人工,確是兩則妙招。而目光向前,留住人才的最佳辦法,還是搭建好的人才發展平臺,形成企業與人才共進共榮的機制。
  “配套”如手足,抱團才共贏
  正月初五還在往外送貨,初八生產線全部開動,豐環彩印董事長喻維軍為新春伊始的忙碌而高興。“這個冬天暖和,飲料市場表現好,我們配套企業也跟著嘗甜頭。”
  春節前,他們參加了紅牛咸寧基地的瓶身印刷招標,新年首單攬入懷中。“沿海不少食品企業內遷到湖北,而食品包裝的運輸半徑都控制在200公里內,我們不愁訂單。”喻維軍說。
  去年,全省食品產業主營收入首次躍上6000億元臺階,以絕對優勢居全省支柱產業之首。嗅著食品企業的內遷風潮,一批包裝企業也隨之遷移,好似親密“手足”。
  同樣是內遷,宏盛昌公司卻面臨尷尬處境:原準備在今年五一前,將常州的LED照明和東莞的模具兩條生產線遷到孝感來,“但配套不理想。”模具鋼經電鍍後,需經過96小時的鹽霧試驗後不生鏽方合格,本地卻無一家企業符合要求。每次,他們得往返260公里,將模具拖到鄂州一家企業去電鍍。
  湖北漢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建平,也正“盼星星盼月亮”地盼著孝南區重點招商項目——華中模具城早日建成滿園。“我們大量需要各類模具。等沿海一批模具企業入駐,就不愁了。”
  點評:工業品生產上下游環環相扣,一環缺失都得向外求助,不僅增加成本,還延誤黃金般的商機。各地已有成功實踐,將上下游關聯企業“一鍋端”,效果甚佳。或許全產業鏈招商有難度,但只要有前瞻眼光,盯準關鍵環節和企業,穿珠成串也容易。因為企業都明白一個道理:“配套”如手足,抱團才共贏。
  (原標題:馬上踩準“發力點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k74ukyem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